太钢集团      

新闻
  | 公司要闻
  | 传媒摘要
所在位置 > 新闻 > 传媒摘要
山西日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领跑者”的自信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张临山 刘瑞强    2020-07-28

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刘瑞强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攀科技创新高峰,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太钢精密带钢公司,2016年以前还只是一名“跟随者”,只生产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如今已然是一名“领跑者”,紧盯市场需求首创“手撕钢”等高精尖产品,企业订单纷至沓来。

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靠的正是持久的科技创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精密带钢公司考察调研时,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殷殷嘱托,化作前进动力。太钢集团董事长高祥明说:“我们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高度重视,闻新则喜、闻新则动,创新就是太钢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太钢集团的优秀代表,太钢精密带钢依靠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织牢产业之“里”的同时,大大地撑起了职工之“面”,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收入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产品走“特殊化道路”:始终保持创新力,向高端进军

“今年上半年,我们坚持一手抗疫情,一手促生产,经营产销两旺,差异化品种比例达70%以上,创近年来新高。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1%。”717日上午,在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生产车间,销售部部长曲战友指着一批包装精美、即将发往国外的产品自豪地说。

在曲战友的手上,一卷光亮如镜的钢材被徐徐展开,只见它薄如蝉翼,用手轻轻即可撕开,这就是被形象地称作“手撕钢”的产品。

“不光厚度是0.02毫米,宽度还要达到600毫米,我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宽幅软态不锈钢精密箔材产品的企业。”曲战友向记者介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一海外客户因高端建筑领域材料升级的需要,迫切希望协助研发一种特殊性能宽幅“手撕钢”。针对疫情影响、信息沟通困难、技术要求高、交货周期短等多重不利因素,企业研发部门克服困难,利用云端视频交流,组织精兵强将,全力投入研发,在短短20天内即生产出样品,并第一时间交到客户手中。

另一高端产品则成功供应南美市场。因太钢精密带钢公司产品稳定供应,赢得用户信赖,用户遂将其他国家的采购订单转到这里生产。

曲战友告诉记者,三四年前,企业70%80%都是常规材料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上一片“红海”。他们只是在跟随、摸索并学习。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2016年企业开始转型,产品向超薄、高硬、超平、特殊材质的方向发展。经过持续的产品开发,目前附加值高的特色化、差异化产品占比已经达到70%,常规产品则下降到30%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始终保持产品创新力。在企业产品展示区,记者看到,从“手撕钢”到折叠柔性屏用钢,从太阳能电池衬底用钢到汽车关键零部件,从剃须刀部件到5G电子行业无磁新材料,产品五花八门,种类多样,涉及众多行业。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做强新动能,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正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上快速奔跑。

科技“立企”创新“兴企”:贵在坚持并宽容失败

产品和技术,乃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然而,成如容易却艰辛。

2016年—2018年,历时两年,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手撕钢”才得以实现优质量产。这种厚度仅是A4纸的1/4、比头发丝还薄的不锈钢,研制成功背后凝聚着总经理王天翔以及研发团队每一名成员的心血。

“别人能干的为啥我们不能干?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好!”王天翔向记者介绍“手撕钢”的研发历程时,强调创新贵在坚持。

700多次试验中,每当有人想放弃时,总能看到王天翔的身影。他的坚持,让职工们心存底气,咬着牙也得干下去。面对一次次失败,王天翔会和团队一起,在白板上写出试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讨论改进办法,重新组织生产。

回想起第一次跟客户谈“手撕钢”业务时,研发团队成员廖席仍心有感慨。“当时我们去见客户,客户都没正眼瞧我们,只在办公楼下站着敷衍了几句。”廖席说,回到公司,他们便一头扎进产品的研制当中,一周时间即出样品,拿着产品去见客户时,让对方感到十分惊讶。这一次客户把他们请到了会议室,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

近期,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成立了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由26名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7个产品创新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借助外脑外力,聚焦技术攻关,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领域继续攻坚克难,突出“手撕钢”品牌引领,发力“超薄、超硬、超平”系列高端产品集群。

目前,部分产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企业开发的超硬新产品达到630维氏硬度,是最新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群,已经广泛用于手机等高端需求;开发的超平新材料,是国内最平的钢带,每平方米浪高不超过0.1毫米,有一部分已经投放市场,取代进口,用户反映相当不错。

为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拿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的创新成果,企业隆重表彰奖励科技质量成果和优秀科技贡献者。他们坚持“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全力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一批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特色新产品正在闪现。

就在今年4月,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入选全国“科创示范企业”,成为太钢、转型综改示范区乃至山西省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以奋斗者为本”:员工和企业共成长,让人才享受荣誉感获得感

入企工作8年,廖席已经由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技术质量部副部长,每天负责全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在厂区间来回奔波。而在2015年之前,他还和其他同事一样,感到压力很大,精神头儿不足,一度十分迷茫。

2016年,企业调整发展方向,他开始负责手撕钢的研发。虽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撕钢最终研制成功。廖席告诉记者,几年来,他们团队每一个人的最大变化是越来越自信。

“那么难的事情都做成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失败了不妨再尝试一次!”廖席说,感谢企业和领导给予的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能不断成长,既收获了荣誉感,又充满了获得感。

廖席是企业“奋斗者”的缩影。2017年起,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全面推行“以奋斗者为本”,一面营造“奋斗者”文化,一面建立“奋斗者”机制,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他们制定了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积极开展“践行工匠精神、人人争当工匠”活动,通过完善生产线工效挂钩核算制度,强化机组操作员工效率评价考核,加大质量指标考核权重,责任到人,奖优罚劣。通过培养工匠促进品质提升,通过高质量要求和高应变能力锻炼队伍,推动研发、生产和质量管控不断进步,市场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细化分解关键绩效指标、明确攻关项目,人人签字背书,立下军令状,每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按照百分评价分值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待改进、不胜任”五类,分别给予绩效基数上下浮及免职处理。

自从201712月立下军令状以来,轧机设备攻关组以王慧文为组长的6人团队,在轧机设备攻关的政策激励下,轧机故障时间较上年的每月25个小时,降低为10小时,进步率高达60%;轧机故障频次较上年的每月27次,降低为11次,进步率高达59%;同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功能精度问题展开排查处理。通过攻关活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推动了全厂设备精细化管理,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今年75日,王慧文被破格提拔为经理助理。

不负殷殷嘱托,唯有砥砺奋斗。“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凝心聚力为完成全年目标不懈努力,立足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服务市场能力。以市场开发为重点,加大优质品种开拓,确保实现年度预算指标。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激励竞争中作出自我特色,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特殊钢精带基地’这一发展方向快速提升。发挥‘手撕钢’创新平台作用,研究工艺技术、加快研发速度,不断推出新产品,打造太钢精带一流品牌。”王天翔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怀。

短评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只生产常规产品,到研制成功手撕钢等各种高精尖产品,企业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依靠的正是持久的科技创新。创新不仅让企业赢得了市场,更让职工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

创新需要企业转变观念,始终保持产品竞争力。产品和技术,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出过硬的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才是硬道理。创新还需要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哪怕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只有从中积累经验,勇于尝试,宽容失败,才能最终到达成功彼岸。

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上勇攀高峰,必须得有一支不断拼搏、勇于创新的“奋斗者”队伍。他们是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培养工匠促进品质提升,通过高质量要求和高应变能力锻炼队伍。企业发展成就职工梦想,职工和企业共同成长。正如廖席所说,这几年他们团队每个人都越来越自信。这种自信,便是收获与成长。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