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连宏(右一)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 姚 雷 摄
杨连宏走路很快,属于大步流星的那种。他从不想在路上耽误时间,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目的地,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他那矫健的步履不仅洋溢着朝气和活力,更透露出坚定不移的方向性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他的经历正如他的步履一样,迈出了铿锵的足音,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一)
1991年,杨连宏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太钢热连轧厂工作,一干就是18年。作为1549mm热轧生产线精轧操作台的主操手,他亲手轧出了热连轧厂的第一卷钢,为华北第一条热轧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作为全线运行大班的主作业长,由他带领的甲班每年在四个大班的综合绩效排序中名列第一,在四大班展开了有益的劳动竞赛;作为轧钢车间主任,他全力配合完成了1549mm生产线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助推轧线产能由200万吨水平跃上300万吨台阶;作为生产技术科科长,他全面组织1549mm和2250mm两条现代化生产线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提升,实现了X80高牌号管线钢等一大批高精尖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使两线品种率翻番增长,其中2250mm高达80%以上,确保了产品质量和工序质量稳定受控,推进热连轧厂迈出跨越式发展步伐。2008年,在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形成严重冲击,热连轧厂同样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公司任命杨连宏为热连轧厂副厂长,主抓生产、技术和质量工作。重任在肩的他步伐迈得更快,也更稳了。
(二)
在2009年太钢钢材用户座谈会上,用户提出了热连轧碳钢卷板表面质量改进建议。杨连宏亲自牵头,组织成立了专题质量攻关组,并大胆起用年轻的技术人员全力实施攻关活动。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督导下,攻关组全体成员在主轧线和横切线全程跟踪,认真进行实物对照和数据的分析整理,制订了各种工艺措施,设计了不同的试验方案。在轧线试验有一定进展的情况下,攻关组成员又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通过精心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碳钢表面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受到公司通令嘉奖。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杨连宏认为提升产品质量是应对危机的法宝,强调要高度敏感地对待用户的反映,并主持成立了用户服务组,建立健全了用户服务制度,及时掌握用户需求,对暴露的质量问题组织快速整改,不断降低异议损失。在他的主张下,热连轧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彻底扭转了重产量轻质量的倾向。
(三)
截至目前,热连轧厂已开发生产了上千个品种规格,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内生产品种规格最为全面的热轧工序,形成了不锈钢、无取向硅钢、高级别管线钢、高强韧钢等数十个品种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部分品种已占领国内市场的制高点。
为了不断提升太钢的战略产品——不锈钢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用户,杨连宏与他带领的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努力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做了大量研发工作,在提高不锈钢表面质量和成材率上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进行除鳞系统、工艺润滑、轧辊冷却等的改进,使304冷板表面纵向色差问题得到明显改进,基本消除了因热轧色差不均造成的降级问题;通过对热轧温度制度、变形制度及冷却制度的优化调整,解决了430不锈钢表面粗糙度不均问题,为太钢开发扩大400系不锈钢生产打通了热轧工序的瓶颈;组织进行热轧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攻关,在降低不锈钢烧损,减少不锈钢轧制废品等方面的改进,使近年来不锈钢成材率得到了明显进步,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太钢的装备特点,杨连宏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摸索与积累,形成了一套稳定生产碳钢薄规格的技术方案,有效扼制了最为头疼的机架内废钢和甩尾问题,2.0mm以下薄规格商品材实物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为太钢赢得了较好声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杨连宏主持的“提高430系列不锈钢热轧质量工艺研究”获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降低304不锈钢冷板表面纵向色差工艺研究”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的“400系不锈钢制造工艺技术及品种开发”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十几年来,热连轧厂实现了从100多万吨到800万吨的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杨连宏投入了多少精力、挥洒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无人能够说得清楚,对他本人来说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一直让他魂牵梦绕的是如何提升热连轧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也是助推他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