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江是峨口铁矿的首席工程师,矿业分公司评聘的技术专家。杨运江在峨口铁矿有很多故事,你只要去那里打听一下,就会听到职工们告诉你关于他的那些事……
“有难题找杨首席……”
去年春天的那件事,矿业公司经理马法成记忆犹新。那一次,尖山铁矿接连出现设备故障,严重影响了精矿粉的正常生产。有人告诉他,峨口铁矿的首席工程师杨运江能行。于是,他急调杨运江前往尖山。杨运江到了现场,对设备本体和管理方面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顺利地解决了运行不稳定的难题。
还有一次,峨口铁矿回转窑上挡轮突然掉下,窑体下窜,情况十分危急。面对直径近6米、长38米,重达1000多吨的回转窑,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杨运江到了现场经过判断分析,对回转窑支撑轮角度进行了调整,不到一天时间,就使窑体复位正常运转。
在杨运江的工作经历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记得几年前,球团链篦机投用后,运行一个月出现主轴链轮膨出故障,致使六个链轮都不能复位,系统被迫停止运转。由于链篦机内空间狭小,温度极高,粉尘很大,故障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要将所有链轮拆下复位再装好则要耗费大量时间,这种做法是根本不可行的。杨运江根据现有条件制作了专用拉杆,用两台50吨千斤顶拉,但都不奏效!最后他果断决定就采用加热方法。当时没有红外测温仪,他就用焊锡检测,在加热到200度的时候,六个链轮终于被拉动复位了。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杨首席一干就是整整5天。
修好链篦机之后,他又思考在主轴上打定位销孔,防止链轮再次窜出。同样是因为空间限制,没有合适的打孔工具成为一个困扰难题。一天睡到半夜,他突然想出了办法,立刻起身画出图纸,第二天便去机修进行加工,这个工具就是他发明的“手扳钻”,在工人们疑惑的眼神中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18个钻孔任务,为链篦机运转创造了条件。
“矿山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
杨运江技术好,全靠勤于学习勤于动脑,这是他成才的基础,但令人敬佩的不止于此,杨运江常说:“是矿山培养了我,我的技术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属于矿山和企业的。所以企业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
峨矿采选扩能改造期间,杨运江任项目副经理。从项目设计、招标、设备选型、技术参数确定、施工、设备安装、验收、运行监测,他始终以一名普通技术人员的姿态尽心尽责工作。在设备选型上,杨运江亲自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编写技术参数,从谈判到合同签订都尽可能控制设备费用,并做到了所选设备运行可靠,没有出现过任何技术偏差,同时还为矿上节约了两千多万元的费用。改造期间,球磨机订货后,他与厂家积极沟通,调用厂家尚未出货的一台球磨机,使该设备到货时间提前了两个月,为设备安装投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在设备安装阶段,杨运江总是亲自指挥安装,严把质量关,千分表、水平仪、塞尺是他形影不离的工具。设备调试阶段,他一边联系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一边安排作业区岗位职工参加培训学习,使岗位职工尽快掌握了操作技能。检修作业前,杨运江更是认真细致进行技术交底,为施工队伍提供技术资料,并跟踪检修过程。
多年来,杨运江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己,他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矿山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每一个遇到的技术难题,钻研技术,使自己成长起来。现在他对峨口铁矿技术队伍的新生力量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人员要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他常说,衡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功不是看创造了多大成绩,而是看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他勉励大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作为管理技术人员,想问题不要局限于本位,不仅要做好份内之事,还要充分认识到本职以外的工作也是个人能力发挥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