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陆振毅工作照。 安瑞珍 摄
一张刚毅的国字脸,眉毛又浓又黑,一副宽大的眼镜架在脸上,眼睛里却布满了血丝。这就是带领三高炉一班人创造了主要指标全国最好水平的路振毅。
今年42岁的路振毅勤勤恳恳,十几年如一日,对待高炉像照看婴儿一样,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去年,三高炉利用系数创造了2.8的全国最好水平,炼铁厂厂长王红斌却对路振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8就是极限吗,能不能做到2.9?”
路振毅告诉我,三高炉的成绩,饱含了前人的汗水。他说:“高炉运行的经验积累十分重要。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顾及眼下,还要着眼长远。三高炉的设计炉龄是15年,普通高炉通常是一代人干两到三个高炉,而我们有可能是两代人用一座高炉。除了每一天都要精心操作和维护,我们还要为将来下一代接班的人积累大量的一手资料。这样三高炉的稳定状况才能得到延续,其使用寿命才有可能达到设计炉龄。”路振毅希望能做到最好。
去年,三高炉各项指标不断刷新纪录,高炉日产量达到4700吨,今年1月份创下5075吨的最高纪录。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8 t/m3、燃料比降低到500kg/t,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类炉型领先水平。休风率由3%下降到了1%。同时,三高炉生产的铁水在降硅和脱硅方面表现稳定,为炼钢产品质量稳定和成本降低做出了显著贡献,受到领导、同行和用户的高度评价。
路振毅来到三高炉的时候,三十出头。当时的三高炉还是钟式炉,改造成无钟炉顶皮带上料后,生产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作为三高炉中控室作业长的路振毅,和大家一道做了大量的工艺调整和经验积累工作,为中心自动控制系统PS 模型优化以及制定新的操作标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08年7月,路振毅成为三高炉作业区主管后,又亲自主持了工艺的优化,将炉顶和槽下两个岗位合二为一,使原料供需两个环节实现了综合判断和处置的功能,彻底解决了炉顶和槽下在作业流程中的矛盾。
2009年公司提出围绕EVA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的要求后,炼铁厂要求把消化小粒焦、利用CDQ粉、提高喷煤比作为重点工作,于是,三高炉又接受了尽可能多吃“差料”的任务。
原料差,工艺更为复杂,但是铁水的质量不能降低。这是路振毅的目标。他通过理论和实践经验综合分析,科学确定了新的参数范围,创造了长期稳定顺行的高炉操作法。实践证明,这套方法是适合三高炉生产实际的。去年全年,三高炉在消化小粒焦、CDQ粉、中块焦炭等工作中取得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他们总结出的“中小粒焦碳使用”技术获得了公司创新创效成果二等奖。
在厂长王红斌眼里,路振毅还有一门得意的“绝活儿”,就是干法除尘稳定运行。
干法除尘装置在节能、环保和提高TRT发电量方面效果显著,但是稳定运行的难度很大。目前国内有很多同类装置投运后运行情况都不理想。路振毅介绍说,早在王红斌在高炉当段长那时起,太钢干法除尘运行就受到同行称道。三高炉目前这套干法除尘并不是什么“泊来品”,而是由太钢自行设计建造的,所以运行方法是关键。路振毅认为,三高炉干法除尘运行率之所以能达到100%,成为了业内最好,主要是在控制炉顶煤气温度和降低设备的事故率方面形成了专有技术,这是继承、创新、勇于实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