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1999年参加工作起,不锈冷轧厂原酸退火作业区1号热线机组大班长陈强就把理想之树深植于太钢这片红红的热土中,在平凡岗位上,用勤劳的汗水实现着一名普通轧钢工爱岗敬业的情怀。
1999年,太钢提出“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了把不锈钢做大、做强,太钢投资新建了不锈冷轧厂原料冷热混合退火酸洗线(简称混线)。由于焊接技术出色,刚参加工作的陈强就有幸参与了混线的安装调试。通过亲身参与,陈强不仅感受到了国内最先进不锈钢生产线竣工剪彩时太钢人内心的喜悦和荣耀,同时也体味到了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艰辛和责任。也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成了陈强日后努力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干起工作来就特别有劲头。陈强在工作中从不挑肥拣瘦,最脏最累最苦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分配的任务也总是他最快最好完成。几年下来,在太钢企业文化的熏陶下,陈强逐步成长起来,2003年,年仅23岁的陈强就当上了混线甲班班长。
2004年,太钢为了改变不锈钢冷轧钢带原料连续退火酸洗能力不足的现状,开始筹建年产80万吨的不锈热轧钢带原料连续退火酸洗线(当时简称为1号大热线)。2004年8月18日1号大热线进入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为尽快使其达产达效,不锈冷轧厂成立了1号热线作业区。陈强被抽调到1号热线作业区,当了丁班班长。
2005年1月15日1号大热线设备全部安装完毕,进入穿带联动阶段。由于该设备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热轧钢带原料连续退火酸洗线,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能不能顺利实现穿带联动,谁的心里也没底。顶着巨大压力,陈强组织四个班组的50余人反复研究钢带走向及现场辊道转向,同时不厌其烦地对照机组图纸查看现场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2005年3月2日,陈强把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对每个小组的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都做了详细安排。随着一声令下,穿带开始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钢带,口中不约而同地喊着“一、二、三”的口号。在大家的精心筹备下,全线顺利实现了穿带联动,整个过程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比预计时间节点提前了一个多月。陈强与弟兄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声喊着:“我们胜利了!”
1号大热线全套设备与技术全部是进口的,许多操作面板、电脑画面、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要想真正掌握和驾驭这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生产线,首要任务就是克服语言障碍。为了学好英语,陈强买来英文字典及快译通,组织班组成员学英语。他们把轧机操作台上的按钮外文标识、远程故障诊断指令抄录下来,翻译成中文,汇集成册。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职工熟悉了操作台上英文按钮,掌握了新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程序,为1号大热线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陈强通过摸索酸洗工艺试验,推行新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机组的作业率及运营效率。1号热线2009年比2008年增产了8.5911万吨钢,产品质量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工序保留率比规定指标降低了0.25%;通过改善抛丸机的加料和排料方式,利用业余时间回收利用抛丸机废钢丸150多吨,按每吨钢丸7420元计算,累计节约成本111.3万元;组织技术革新,解决了来料头尾板型差造成的划伤,提高成材率0.3%,全年创效121万元;瞄准对手,积极对标,2009年430重洗率和304重洗率分别比国内主要对手降低9.39%和1.75%,达到行业最高水平;成功解决了困扰机组生产的“断带”难题,将过去利用合金带穿带改为加热炉内不用合金带、降温进炉穿带的方法,全年节约成本65万元,断带处理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6小时,全年共减少事故处理时间20多个小时。
在谈到未来的工作打算时,陈强说:“作为一名普通的轧钢职工,我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热爱与我日夜相伴的轧机。我和我的班组成员把轧机视为我们中间的一分子,倾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呵护它。轧机的稳定顺行和质量指标的最优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依靠技术进步,严格执行精细化、标准化操作,实现全方位的精益化管理。”从陈强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独特的坚定和自信。相信在陈强的不懈追求下,他的追求一定能在心爱轧机的陪伴下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