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在太钢诞生之日起,太钢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就注定与不锈钢结下了不解之缘。品质部工艺管理室技术主管、工程师姚红继便是其中之一。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对企业奉献的承诺。
2010年,姚红继围绕公司“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内降成本、外争市场”的质量工作核心任务,充分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和标准化、数据化的管理方法,在不锈钢方面负责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优化、(产品)质量改进和降本增效工作,为公司不锈钢产品实物质量的提升和EVA增加作出了突出贡献。
409L、321是公司不锈钢产品的重点品种,特别是409L,在国内汽车排气系统行业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制造成本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0年初,姚红继负责组织对上述品种进行工艺优化与质量攻关,从冶炼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大量的数据分析,通过全面的企业对标,制定、试验了多种方案,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艺配置,解决了409L、321的夹杂等质量问题,保证了最终产品性能满足用户要求。工艺优化后,大幅度降低了409L、321制造成本,年效益分别达5000万元、2356万元。
不锈钢冷板不适合磨砂、抛光加工的问题,是长期困扰公司高等级加工用不锈钢冷板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也是2010年不锈钢实物质量改善的重点工作。2010年,姚红继组织相关人员作了针对性的市场、现场调研,大量收集产品缺陷样品和用户信息,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确定影响用户的主要缺陷和产生原因,对热轧工序和冷轧工序进行针对性工艺改进,使不锈钢冷板表面质量有了突破性提升,完全满足磨砂、抛光加工要求,成功进入高等级加工行业,并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年创效益4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公司产品质量逐年稳步提升,但冷板厚度的波动与控制精度低,经常造成用户的诸多抱怨,也严重影响着不锈钢冷板品牌形象与竞争力。针对此问题,2010年,姚红继重点对国内外不锈钢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对比分析,对不同行业与用户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在科学的细化、分类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厚度内控标准和完整的内控标准、厚度管理、控制、质量监控系统,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了精确的控制目标与全线管理、控制、检验判定的运行体系。同时,组织进行了内控标准、订单信息、制造信息、检验判定在ERP系统运行的全面设计、优化,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司的不锈钢冷板厚度精度差和波动大的问题,使控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大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在不锈钢方面的突出贡献,今年,姚红继被公司评为2010年度优秀科技人员。荣誉面前,姚红继表示: “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许多人在为太钢的科技质量工作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今后我将把荣誉化作动力,同他们一起立足岗位、加强协作,继续遵循对标、转变、创新、超越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做好不锈钢工艺优化、质量改进和降本增效工作,为实现公司新的经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