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建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所谓的成功和失败,他是一个低着头一心向前走的人,在迈出每一步的过程中,他不断地体会到喜悦和艰难,无论在崎岖不平的阶段,还是在一路顺风的阳光大道上,他都怀抱一颗平常心。他的信念是只要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
1997年夏天,程建义满怀青春理想,带着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知识来到太钢,走进了不锈冷轧厂。
可以说,程建义是幸运的,因为他赶上了太钢飞速发展的时期,在他来到不锈冷轧厂之后的几年间,由于太钢发展不锈钢精品战略的需要,不锈冷轧生产线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连续新建、扩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线,使不锈冷轧厂在几年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程建义从1999年9月开始,接受领导安排,和平整机打上了交道,在板型平整相关工作中一干就干了10年。这10年,程建义所在的作业区和岗位几经整合分离的变动,但是程建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平整机。2004年8月,程建义被任命为副作业长,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产品质量技术攻关的任务,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
2008年,光亮线恢复生产后,设备在设计中存在的“先天缺陷”导致光亮板表面质量差,板型平整过程中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有些人甚至对这条生产线还能不能启用产生了怀疑。
看着一张张废品,看着那些勉强送入了成品库的钢板,带着斑驳的缺陷交库,所有光亮线上的工作人员都感到抬不起头来。光亮板,成了检验一个钢铁企业不锈钢轧制水平的标尺。“别人的生产线不存在设计上的这些问题,所以产品表面质量没有这些问题,我们也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挑战,要在旧的设备上生产出全新质量的光亮板。”程建义默默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攻关中。
白色水纹斑点、麻点压坑缺陷、纵向条纹缺陷、边际平整缺陷……
程建义咬住每一个缺陷,一个一个地排除,一个一个找原因。有时在生产线上观察一待就是一天一夜。刚开始不明原因的缺陷一个一个找到了原因,原本不知道哪里来的划痕,在一次一次停机检查中,被程建义追查找到了准确的位置。通过进一步琢磨这些设备的构造,一次一次地调整和改进,蒸汽冷凝水滴的问题解决了,毛毡掉毛的现象消失了,平整辊调整校直角度再也没有划伤钢板的毛病了……
程建义,埋头在光亮线,日复一日地往前走啊走啊,有人见到他就问光亮线咋样了?平整机的问题弄明白了没有啊?每一次,程建义的回答都是令他们失望的:“还没有。还不行。”直到有一天,厂里对程建义所在的作业区给予了通报表扬,为他们近期以来,连续在光亮板表面质量攻关中所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条生产线的小修小改已经取得了这么多的效果。
2010年,太钢在一年一度的用户座谈会上,终于风风光光地摆出了光亮板样品,隆重宣告了它的不凡品质。一位与太钢合作多年的客商高兴地祝贺说:“太钢的光亮板终于可以和一流的光亮板媲美啦。”
通过2009年、2010年两年的技术攻关,光亮BA板质量大幅提升,高等级BA板命中率从改进前的22.3%稳定到目前的94%,高等级抛光面板的实物质量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程建义还针对BA板的特点制订出特殊的平整工艺,使3号冷线在线平整投入率和合格率都稳定在99%以上,在国际同行业也处于领先水平,使3号宽幅平整机的板型合格率从2009年的95%提高到目前的97.8%。结合这些攻关取得的经验,程建义在新建宽幅光亮线设计时,还为新线提出改进建议21项,奠定了新线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不可多得的技术优势。为了表彰他为不锈钢冷轧板质量提升作出的突出贡献,公司授予他“十大优秀科技人员”的荣誉。
十几年过去了,程建义在别人眼里成功了,但是,当你和他聊起这些成功时,他并不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成功。他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你:“虽然光亮板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目前别人在顶级产品的表面质量上还是有我们达不到的水平。我们的质量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了,部分产品还存在这样那样至今仍然在攻关的缺陷。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程建义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人,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同志们的帮助、领导的信任中,一天天进步,一步步成长。也正是因为太钢这个集体赋予了他光荣的使命,给了他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他才能够倾尽全力,把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贡献给了太钢不锈钢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