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一张图纸的厚度—— 记公司2010年度优秀科技人员、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焕亮
2011-04-06
    刘焕亮, 5万吨不锈钢无缝钢管工程的总设计师和工艺设计师。工程竣工后,他主导设计的工程图纸也完成了使命,被他整理归档了。今天,在他的办公桌上依然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图纸,这些看似薄薄的图纸,承载的不只是太钢工程的远景规划,更承载着一名工程师对其工作的热爱与奉献,其厚度无法测量。
 
    刘焕亮今年46岁了,这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即便在他所设计的工程竣工时,作为总设计师的他也没接受过任何采访,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1987年从鞍山钢铁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凭着大学期间不俗的成绩,他有了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机会。那个年代,很多有志于从事钢铁行业的毕业生都梦想着留在那个有着“共和国钢都”美誉的城市,但刘焕亮选择了离开,回到老家山西,进入了太钢。2011年,他被公司评为优秀科技人员。如今,24年过去了,当年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了太钢重点工程的总设计师。
 
    初到设计院时,分配到轧钢科(现为轧钢工艺室)的他就开始了和图纸打交道的日子。起初,他从项目设计师做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陆续涉足一些工程的设计管理和技改项目中的具体工作。由于太钢设计院属于典型的企业设计院,每次所设计的工程都不一样,今天是冷轧板、下一个可能是型材也可能是中板,不同于社会上的大型设计院,人员和专业相对固定。在企业设计院,你必须是个杂家,即使你出身钢铁主业,在这也不能称为专家。仅凭着那点儿专业知识想在设计院立足,几无可能。你必须要在本专业知识基础上,丰富一切和钢铁挂钩的行业知识,这样才只算入了这个门。
 
    刘焕亮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考验,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他重新拾起书本学习,当碰到实际操作上的难题时,他就去请教这个专业的老师傅。就这样,他硬是把相关专业,甚至招标方面的知识都学到了手。
 
    “工程总设计师和工艺设计师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要去组织整个工程,这就要牵扯到各专业的协调,而且整个工程的源头都在你这儿,说白了,就是各专业都围绕着你进行准备和干活,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了我们工作必须遵循的铁律。”刘焕亮说。
 
    虽然日常的工作压力巨大,但刘焕亮赶上了太钢飞速发展的那一时期。那时候,公司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改,刘焕亮有幸参与其中。从画图纸到设计管理,从冷板、中板的技改到重大工程的锻炼,刘焕亮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其表现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这样,2006年1月,刘焕亮接到了5万吨不锈钢无缝钢管工程的设计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他感慨颇多。“在今天看来,我们是在毫无经验的情形下开始了工程设计工作。”刘焕亮说。
 
    “当时,太钢只有不锈钢管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钢管,主要是焊接钢管,只生产少量无缝钢管。这样,情况就很明了了,公司在不锈钢无缝钢管方面的人才储备少,公司又将无缝钢管的生产规模定在年产5万吨,这个数字看上去挺小,但不锈钢无缝钢管是单支生产,流程复杂,装备多,单一企业生产5万吨规模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刘焕亮说。
 
    接手这一工程后,以刘焕亮为首的团队开始了方案的制订工作,他们首先对国内外主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博采众家之长。遇到技术封锁、“守口如瓶”的企业,他们就去查阅技术资料,千方百计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太钢的战略、产品定位和工程条件设计此项工程。仅工程的布局方案,他们就做了20多个。他们从工艺流程、物流着手,不断优化工艺布置,努力做到物流顺畅、流程最短。经反复比较,他们把原料、热轧放到一个区域,酸洗、修磨等放到一个区域,最终形成了热区集中布置,冷区按大管车间、中管车间、小管车间单独布置,各车间热处理、精整设施自成一体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方案。这一方案充分考虑到了物流的因素,节约了场内的物流成本,使生产过程易于管理、产品成本也大幅下降。
 
    此外,针对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及太钢无缝钢管的产品定位,刘焕亮确定了该项目的技术关键点,他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研究对比,最终选择了“热挤压与斜轧穿孔相结合的热加工、冷轧与冷拔相结合的冷加工”工艺模式,该模式与全部挤压或冷轧模式相比,产品成本大幅降低。
刘焕亮说,他们还要参与到招标采购中来,同样不比大院,大院设计好招标文件后,交给业主进行招标采购,而作为企业设计院的我们,既是乙方也是半个甲方,所以从方案的制订到招标采购、工程设计、现场管理都要参加,相比社会上其它设计院设计师的工作,我们付出的更多。
 
    去年工程投运后,他统计了工程从设计以来团队所画的图纸数量,前后有950套18370张之多,这些图纸折合成A1图纸的话,有9100张。
  
    刘焕亮说:“工程设计并不是单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从2006年接手这一工程后,刘焕亮本人和他的团队成员就没有了周末,每晚10点下班都是早的,其中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那时候,失眠是常有的事,“半夜也经常想着工程的事”。
  
    搞了24年工程、工艺设计的他,那五年是他“最难忘也是最欣慰的一段日子”。刘焕亮说:“设计这个工程,不仅仅是我这20多年里的大事儿,在我这一生里都是件大事情,5万吨无缝钢管工程已经投产了,现在回过头看,我们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是比较优化的。”
  
    “刘焕亮现在已具备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轧钢工艺专业的技术骨干。”工程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新这样评价他。
  
    刘焕亮说:“咱就是一个干活的,把自己手中的活干好,别给领导和同事添乱。”这个要和图纸打一辈子交道的人,正用他丰富的阅历、坚实的业务基础和百倍的努力将他面前的一张张薄薄的图纸变得越发厚实。而今,低调的刘焕亮又开始投入到了新工程的设计工作中,继续着他和图纸在一起的日子。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