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采访过技术中心硅钢室高级工程师张文康,那时候,他是太钢特级劳模。采访中,了解了他陆续攻克冷轧取向硅钢高温、低温四种加热工艺的全过程。
时隔一年,他依然钻在硅钢里。一年的时间,他又成果累累。
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中试车间脱碳渗氮连续退火线设计,这是我们听到的两个显赫新名词。
挑战高磁感
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我们在太钢越来越多地听到这个名字。“这是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否则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张文康这样说。
对于取向硅钢,张文康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然而面对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挑战和难度还是前所未有。
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取向硅钢生产技术,成本低、性能好,是硅钢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强的高端产品,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该技术。正因如此,工艺也成为最高技术秘密,从不转让。
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靠自主开发。
没有标准。张文康一头钻进书海里,查阅了日本、德国、美国等200多篇文献和调研资料,对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工艺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资料里的日子是枯燥的。张文康硬是凭着多年来对取向硅钢的研究经验,凭着一股子韧劲,掌握了低温加热渗氮法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工艺的机理,各工序的控制要点和难点,以及磁畴细化技术机理和大生产基本工艺。
2010年后半年,进行了实验室试验。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全工序包括冶炼、热轧、常化、冷轧、脱碳退火、MgO涂敷烘干、高温退火等。由于准备充分,样品试制进展顺利,70%的样品合格,样品磁感达到较高水平。
就这样,张文康带领团队在第一轮试验之后,基本摸清了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工艺的关键控制要点和难点,掌握了生产工艺技术。
攻关退火线
如果说产品研发是张文康的擅长,那么生产设备对他来说就是外行。
为了开发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公司决定在技术中心中试车间建设脱碳渗氮连续退火试验线。由于中试车间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对于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知之甚少,无法按要求完成这条退火线的设计,公司安排张文康负责退火炉的工艺设计,这对张文康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没有别的可取办法,只能从空白开始,从查阅资料入手去触摸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2010年上半年,中试车间脱碳渗氮连续退火试验线建成,该试验线具备完善的功能,包括三个主要炉段和四个辅助调节炉段。四个辅助调节炉段可调节脱碳、还原和渗氮段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脱碳渗氮工艺的要求。随后,张文康又对加湿器、供气和排气管、氨气喷嘴提出改进方案,取得施工单位的认可并采纳。
到2010年下半年,这条退火线完全满足了低温加热高磁感取向硅钢的试制要求。自此,由太钢自主提出并设计的脱碳渗氮连续退火试验线顺利完成,这是国内第一条能够进行连续脱碳、还原和渗氮试验的取向硅钢退火试验线。
这就是张文康,一个永远与硅钢结缘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