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把班组带上效率巅峰——记公司2010年特级劳模、二钢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吕涛
2011-05-09
    “2010年提出安全改善提案35项,处理安全隐患60多项,组织应急预案演练48次,实现了班组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目标。对管线钢、车轴钢、不锈钢304、船板钢等生产过程指标严格控制,使管线钢一次金相检验合格率达到100%,转炉吹炼终点一次命中率提高8个百分点,冶炼周期缩短5分钟,连铸中包温度命中率比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大包到位率提高16个百分点。生产、消耗指标持续保持四班第一……”
  
    这是二钢厂冶炼二作业区作业长吕涛与钢铁打交道以来的一个片断。从这些文字的描述当中,不难看出吕涛一步一个脚印成长的轨迹。
  
    1996年,吕涛从技术学校毕业来到二钢厂工作,不到20岁的他做起了摇炉工。熟悉吕涛的老师傅们都喜欢用“用心、勤奋”这些词来描述他。他凭着一股“钻”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吃透了”整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他还通过观察师傅们的测温姿势,不断练习总结“快和稳”的操作要领,在短短几天内就做到了一炉钢只用2个测温探头。从上班第一天起,他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周围的同事请教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担当摇炉工时,他就对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炉的工艺流程已经非常精通。后来,在合金岗位上、在吹氧岗位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因他目测火焰碳样、温度的“超人”本领,使得一次拉成率大幅度提升,大伙戏称他为“吕管”。
 
    由于平时的勤学好问和知识积累,吕涛在改建成的不锈钢转炉上冶炼出了第一炉合格的钢水;新炼钢投产时的第一炉钢也是由他操作,并且实现了一次试车成功;2008年,在第四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第一名,被授予“全国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这一个个“第一”,注定让吕涛在太钢冶炼发展史上留下自己铿锵的脚步。
 
    他说:“自己的技术再好,也只是一个人,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根钉。”担任冶炼二作业区的作业长后,吕涛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带队伍上。他提出了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的理念,打破了以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了班组的凝聚力。当工友出了错,他不是一味地责怪,而是鼓励:“干活要没有负担、敢干、肯干。出了错不怕,只要找出错误在哪,是设备上的还是人为的,分得清原因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同样的错误不要在咱们班出现第二次。”班组成员谁家有事,只要他听说了都要主动关心询问,给予帮助。就这样,在吕涛的带领下,班组气氛特别融洽,组员们对他都是心服口服。团结就是力量,他带领的班组各项生产指标在厂里排名都遥遥领先。用职工的话说,“人们都争着抢着来吕涛的班组,吕涛到哪个班哪个班指标就是第一”。
 
    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炼钢工人们不仅要讲求出钢量,更要注重高质量。为此,吕涛把冶炼钢种分类总结,找出不同钢种的冶炼控制要点,并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班组成员,带领作业区职工精心实施过程控制。吕涛带领着炼钢工们力求依靠良好的工序质量、服务质量来确保优质的产品质量。为了降低钢水中的氧含量,吕涛提供给吹氧工合适的吹炼条件,及时了解入炉铁水成分、温度,合适的废钢比,使吹氧工一次拉成率提高,事先控制的方法减少了钢中氧含量和夹杂物;他还提出改变出钢脱氧方式、保证钢包充分精炼时间等措施,明显的效果使吕涛带领的班组受到领导的肯定,多次被评为“质量先进班组”。
 
    吕涛说:“今后,我不仅要继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职工用于生产,为团队效率的提高、为太钢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