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等级光亮板全年产量首次突破了万吨大关,公司上上下下为之群情振奋。大家不仅仅为这样一条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进的老式生产线重新焕发生机而高兴,也为太钢终于拿下了光亮板这一项代表了当今世界不锈钢冷轧技术水平的成果而欢欣鼓舞,更为攻克这一难题的一群年纪轻轻的普通职工而感动。陈智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作为负责光亮线每一天生产作业的大班长,陈智义熟悉这里的一切,而这里的每一名同事对他也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熟悉。因为,陈智义是他们团队的“头儿”,是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他们攻克难题的智囊。
“不爱说话,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爱琢磨事儿。”这是人们对陈智义的印象。
“光亮线两个陈(程),都是好样的。”这是厂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他们的评价。这两个人,一个是陈智义,一个是他的师傅程建义。
“陈智义1998年技校毕业进厂时,我是他的师傅。”提起陈智义,程建义掩饰不住内心的情感,“光亮线所有的改进和攻关课题,都是我们俩一起研究解决,他是个非常聪明,又踏踏实实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他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光亮线的今天。”
2002年后逐渐停产的不锈冷轧光亮线,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在2008年11月恢复生产后,公司领导要求他们光亮板命中率力争要达到80%。当时,由于这条生产线固有的一些缺陷,各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光亮线大班长的陈智义,当时的直接上司正是程建义。程建义虽然已经是成酸作业区的副作业长,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和陈智义还是脱不掉师傅和徒弟的默契,一心扑在光亮线上,共同讨论研究问题,在2009年至2010年两年间,他们成功对卷取平台、脱脂段等全线18处设备实施改进,彻底解决了0.8mm以下薄规格料的纵向折印缺陷、光亮开卷区域的严重擦划伤缺陷、脱脂段无规律水点痕迹缺陷,控制了光亮线钢带表面的纤维毛压入缺陷,解决和控制了光亮炉出口毛毡频繁着火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尾部卷取塌卷问题。使太钢高等级光亮板质量大幅度提高,命中率从改进前的22.3%提升到94%~96%,高等级面板的实物质量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作为光亮线生产一线的负责人,陈智义在光亮线恢复生产之初,根据大多数工人没有光亮线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技术难易程度,充分考虑了光亮线使用氢气、氮气等危险介质的特点,编写了一套岗位培训教材,这套教材包涵了多年来陈智义在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实用性很强,对全线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及标准化操作都作出了具体指导。通过培训,快速提高了职工岗位操作水平,确保了光亮线安全、有序、稳定运行。光亮线在2010年全年过钢量达到26000吨,创造了光亮线建线以来的最好水平。
2010年,陈智义又针对光亮炉容易着火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改进和规范了操作行为。同时,通过改进减少了清理毛毡时可能出现的静电着火的现象。2010年,光亮线全年炉口着火的情况仅发生了一次,烧坏毛毡2块,比2009年少使用毛毡18块,节约了数十万元的费用。陈智义通过优化炉压,合理控制了氢气用量,和光亮线以前生产中消耗的氢气量相比,现在每月至少节约氢气用量2万立方米,大大降低了光亮线生产消耗。
如今,已经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的陈智义,在理论知识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陈智义说,工人在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再靠简单劳动立足社会了,在公司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下,我们每一名职工都应当不断学习和超越,与时俱进,成为社会需要、能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