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 记能源动力总厂党委书记、厂长韩森
2011-07-11
    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太钢能源动力总厂党委书记、厂长韩森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短短三年时间,能源动力总厂从一个装机容量只有76MW的小型发电厂发展为以两台300MW发电机组为主体,并配有多种废气、废水、余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装置,为太钢生产和输送各种能源介质的大型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工厂。为了太钢能源动力事业的发展,韩森倾注了其所有的心血和汗水,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国资委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市优秀企业家、太原市杰出企业家、太钢特级劳模、太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作为能源动力总厂的“当家人”,韩森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与职工同甘共苦,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忠诚企业、甘于奉献的壮丽篇章,生动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一)
  
    “强化技术创新,走自己的路,把能源动力事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为太钢提升竞争力贡献力量。” 
                                                ——韩森
  
    近年来,如何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公司对能源动力总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保持和发展生产经营建设的良好势头,不断满足职工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韩森思考最多的问题。
  
    “这几年,太钢能源动力系统变化非常大。过去每年消耗86万吨煤,产量还不到现在的四分之一;现在的发电量达到40亿度,耗能降低了近80%。过去的装备水平在全国十大钢属倒排之列,而目前太钢发电装备的种类在全国各大钢中处于领先地位。”说起能源动力系统的巨大变化,能源动力总厂的职工不但个个显得牛气十足,而且总会提到韩森——为太钢能源动力系统改革发展付出艰辛的领头人。
  
    今天,放眼能源动力总厂,处处能看到改革创新的新成果,处处能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新变化。2010年12月31日,2×300MW机组投入运营,年发电总量达40亿度,同时可承担太原市区及太钢周边地区居民600万平方米的冬季供暖任务。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通过回收利用高炉煤气进行发电的装置,与老式的锅炉燃气发电装置相比,年发电量可提高12%,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除此之外,烧结余热回收发电机组、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机以及背压汽轮发电机的投运,年节约原煤120万吨。各种先进发电装置的投运,使太钢能源动力系统的装备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面对先进的装备,韩森带领太钢能源动力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致力于加快提升能源动力系统的绿色发展层次和水平。在厂党政班子联席会和各种专业会上,韩森经常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道理: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存在于社会,受制于自然,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绿色企业是未来整个能源动力行业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到发展生产和重视环保、节约资源“两不误”,才能使能源动力总厂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太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需要,使太钢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不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落下步子。
  
    正是基于这种思维,能源动力总厂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使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的又一核心竞争力。
 
    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达标排放,一直是困扰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然而,在太钢能源动力厂,这些污染物不仅全部达标排放,而且还实现了循环利用,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早在2005年建设2×300MW发电机组时,太钢就上马了脱硫脱硝装置,脱硫、脱硝率均达98%以上。这一装置的成功投用,使太钢成为国内冶金行业率先实现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企业,比国家强制推行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整整提前了6年。干灰回收系统,使原来一文不值的粉煤灰摇身一变成了制作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标准砖的原料,一时供不应求,“灰山”正变成了“金山”。粉煤灰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目前,能源动力总厂正在推进对废渣和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废渣和脱硫后的副产品,是市场上抢手的建筑材料——石膏,每年可为电厂带来可观的附加效益。回收的二氧化碳在经过提纯后可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不仅为环境保护作出了新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收益。
 
(二)
  
    “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刻苦钻研,顾全大局,敢于担当,是太钢能源动力人的永恒追求。”    
                                              ——韩森
  
    多年来,不论寒暑,韩森每天都坚持7点上班,了解生产情况,召开早会,节假日也不休息。2010年1月,韩森被任命为能源动力总厂党委书记、厂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深入供水、电力、燃气等工序了解情况,一转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就泡包方便面将就一下。韩森说:“我在厂里多待会儿,生产情况就能多掌握点儿,处理起问题来也就能更快点儿。”
  
    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使韩森对各种发电设备了如指掌。从风机到锅炉,从脱硫到真空,每部分的连接关系,核心的、关键的技术,他都一清二楚。
  
    4350m3高炉鼓风机承担着向高炉供风的重任。在机组安装调试期间,韩森经常与职工一起在现场学习设备工艺技术,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机组初次试机时,刚一并网,推力瓦的温度就急剧升高,由于温度上升太快,为了避免烧瓦毁机,机组只能被迫打闸停机。后来又试了几次,机组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望着静静躺在那里的机组,职工们一时没了主意,心里很着急。此时,通过细致分析,韩森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推力瓦温度急升的原因是推力瓦回油孔过小,设备冷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所致,应将退油孔板的直径由原来的12mm更换为18mm。经过改造,再次调试时机组试机成功。听着轰轰作响的机器运转声,职工心中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就连站在一旁的外国专家也向韩森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他不仅是一名管理型厂长,更是一名技术型厂长。
  
    建设2×300MW发电机组,对太钢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由于国内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韩森深感责任重大。为使工程顺利推进,韩森从图纸设计到标书审定,从设备招标到施工安装调试,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特别是在标书的制作中,他与技术人员一起听标书讲解,不懂就问,连续半个月没回家,一直吃住在厂里。经过不懈努力,上万页的标书最终如期完成,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也正是由于韩森的示范带动,职工掀起了“学工艺,比技能”的热潮。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韩森总是冲在最前面。冬天的一个傍晚,太钢五高炉发生了喷煤事故,公司要求能源动力总厂立即支援。接到任务后,能源动力总厂迅速组织了38名抢险队员赶赴现场。在对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后,架设高空滑索和管道运煤的设想被否决了,只能采取人抬肩扛的方式来运煤。此时,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抢险队员们背着三四十斤的煤粉,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高达50余米的台阶上艰难行进着。许多队员由于体力透支严重,出现了手麻头晕的症状,无法继续抢险,运煤速度十分缓慢。眼看抢险的黄金时间就要过去,可还剩43吨煤粉没有运,情急之下韩森更改了抢险方案。他让队员们在台阶上一字排开,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运煤。就这样,韩森和救援队整整在寒风中奋战了10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完成抢险任务。煤粉染黑了每个队员,有些职工不理解地说:“这件事本来不由我们负责,干吗还这么拼命?”韩森听到后说:“太钢是一个大家庭,不论谁有困难,都应尽力帮助,因为我们都是太钢人。”其实,像这样主动承担抢险任务,能源动力总厂已不是第一次。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排险中,韩森的队伍在赢得荣誉的同时,也赢得了尊重。
  
    发电、供水、电力、燃气工序整合后,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职工文化融合,保证队伍稳定,是韩森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韩森与其他班子成员,一边开展调研,一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探索既能让所有职工接受又能适应公司发展的整合思路。通过走访,韩森了解到,尽快让来自不同单位的职工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目标,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前提。为此,韩森在多次和班子成员讨论后认为,整合除了要规范薪酬分配制度外,最关键是要让职工树立发展信心,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企业发展的大局上,认同“安全保供是第一要务”的工作理念。通过班子成员与机关干部、职工群众推心置腹的谈话和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许多原来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能从大局出发,主动充实到生产一线。许多一线职工也打消了“怕收入、前途受影响”的顾虑,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被广大干部职工所接受,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效显著。2010年,该厂高炉煤气放散率比上年降低75.4%;节约新水270多万吨,发电量完成预算的104%,有力保障了太钢的生产顺行。
 
(三)
  
    “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韩森
  
    了解韩森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一贯俭朴。“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工作作风。
  
    一套旧沙发、一张边角被磕了漆的书桌和几把老式椅子、一排铁皮书柜,在韩森的办公室里一待就是近十年,可墙上悬挂的能源管道分布图却换了一幅又一幅,连韩森自己都记不清换了多少次。机关同志多次提出要给他购置新办公用品,可韩森每次都谢绝了,他说:“我是来干工作的,不是贪图享受的。”
  
    与职工一起在食堂排队买饭,这是韩森坚持多年的一项“老传统”。能源动力总厂的一位职工说:“在我和厂长共事的十多年里,与职工一起排队买饭的习惯,他就一直没改过。过去,食堂不准备碗筷,他就夹个饭盒和职工一起排队。一度时期食堂扩建,韩厂长就和我们一起吃盒饭。如今,来食堂就餐的人越来越多,厂里多次考虑安排韩厂长在小食堂就餐,但都遭到他的拒绝。现在,每到中午,你总能看见韩厂长与职工、协力工和农民工一起吃饭拉家常。”
  
    住房问题是职工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在这个问题上韩森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2007年,公司分给厂里四套新房。面对近百户的要房者,这四套房子怎么分?一时间,托关系的、找门子的、写条子的络绎不绝,几乎挤破了韩森的办公室。韩森回绝了所有“关系户”,让职工代表制定打分标准,在职代会上通过后严格执行,而他只是接受投诉,确保按规则办事。就这样,房子分给了最需要的人,无一人投诉。韩森说:“只要公平公正,按规则办事,各方面的干扰就少,复杂的问题也能简单化。”
 
    出于对韩森的感激,有些职工利用探亲或出差的机会,给他带的一些土特产或纪念品,都被谢绝了。有一次,一位职工调换了工作,从外地出差回来带了礼物给韩森,但韩森拒绝道:“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是厂里一贯坚持的原则,帮你调换岗位是因为你能胜任这个岗位,而不是因为你会送礼。”
  
    韩森常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使自己在职工心目中有威望,必须严于律己。”2011年1月,新建的2×300MW发电机组因设备缺陷发生故障,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运行。在分析事故时,韩森说:“在近期限电频繁的情况下,我们非但没有做到保供保产,反而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我自己考核5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韩森从严治厂的决心令所有职工震惊,令所有职工振奋。许多干部职工说:“厂长对自己都这么严,我们更要好好干。”韩森对自己的“严格”,不仅“严”出了职工队伍的战斗力,而且“严”出了领导干部的好作风。
  
    韩森母亲生病住院了。一家人为母亲的病情忙前跑后,但忙归忙,韩森始终没有因为母亲住院这件事而耽误了工作。他每天还是照常7点到现场了解生产情况,之后布置工作。韩森一如常日的表现,竟没有让任何一名职工看出他内心对母亲病情的牵挂和担忧。当记者问及韩森是否心里真的能放得下母亲的病情时,这位7尺多高的汉子,眼圈红了,哽咽地半天说不出话来……母亲病逝后,公司领导去家中探望,发现忙里忙外的都是韩森的家人,无一名厂里的职工。公司领导问他,为什么不找单位同事帮忙?韩森说,职工平时就已经很忙了,不想因为自己的事儿再去麻烦大家。听了韩森的话,公司领导只好请外单位的同事帮忙料理。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职工才知道韩森母亲病逝的消息,他们在感到惊讶的同时,对韩森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好作风表示由衷地钦佩。
 
(四)
  
    “在职工遇到困难时,不能拿职工的事不当事。只要真心实意地关心职工,想着职工的利益,就能让职工关心和关注企业的未来。”
                                               —— 韩森
  
    韩森常说:“当职工需要温暖时,领导要像一盆火;当职工需要理解时,领导要像一座桥;当职工感到迷惘时,领导要像一盏灯。”这是韩森做群众工作的基本态度。
  
    韩森是一个有心人。有一年除夕,他在生产现场值班时,发现工友们把带的饺子往一名带剩饭的职工饭盒里夹。职工这一善意举动却让身为一厂之长的韩森感到酸楚和愧疚。他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第二年的除夕夜,韩森带着厂领导亲自把一盒盒热腾腾的饺子递到了坚守岗位的职工手上。看着热乎乎的饺子,职工们体会到的是企业对自己的关爱,心里感到的是无比的温暖。从此,每年大年三十为职工送年夜饭就成了厂里的一个惯例,这一送就是8年。
   
    2011年4月,降压站的一名职工向调度多次反映饮用水有味道的事,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后来职工找到厂里。一听说职工在岗位上连水都喝不上,正在主持会议的韩森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停止开会,带领班子成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经过分析,异味是由于饮用水长期放置在生锈水箱里引起的。在韩森的建议下,站里重新接了一根水管。降压站职工当天就喝上了放心水。照常理,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在韩森的心里却没完。在第二天早会上,韩森要求追查调度的责任。他严肃地说:“对于降压站职工反映的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如果职工不找到厂里,是不是就要一直没水喝?如果大家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职工,又怎么能让职工关心企业的未来?”一席问话,说得调度相关人员羞惭地低下了头。大家对韩森严肃认真的态度肃然起敬,做起工作来也更加认真、仔细。
  
    一位职工的父母因煤气中毒去世了。由于事发突然,这名职工和爱人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得知情况后,韩森迅速组织厂里其他职工到家中帮忙。把老人后事料理完后,韩森又带领帮忙职工自发捐款1000元。此后,厂里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技术骨干还是普通职工,只要家中有急事、难事,厂领导必须去家中慰问,派人派车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为了确保困难职工能得到及时救助,厂里还建立了和谐基金帮扶机制。有人说,韩厂长太认真,探望慰问的事让别人去就行了,不用亲历亲为。但韩森不这么认为,他说:“职工每天都在厂里忙,平时也顾不上家,家里有困难,厂里不帮谁帮?作为领导,不能拿职工的事不当事。”其实,熟悉韩森的人都知道,他这么做不是因为他的工作有多么清闲,也不是因为他的身体有多么硬朗,而是因为他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仅去年一年,韩森就看望慰问困难职工70多人次,发放和谐基金25万元,困难职工常常被厂里真诚、执著的帮助所感动。
  
    韩森常说:“‘企’字‘无人则止’。员工的创造力、团队的凝聚力和群体的智慧,才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深谙文化治企方略的韩森,始终把凝聚党员、群众力量,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他的带领下,总厂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对标找差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开展了“三比一创”和“五星同辉”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出了“十必看必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青年团员开展了“争当岗位能手、志愿者”活动;职工群众开展了“技术能手、评先评模”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每名职工的工作热情,在职工中形成了“在振奋精神中求作为,在拼搏进取中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能源动力总厂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
  
    责任来自于忠诚,关爱迸发激情。韩森,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党员领导干部,如同“火车头”,更像一条纽带,让尽心尽力、奉献才智成为职工的共同追求。建设和谐企业、创造美好生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用实践去彰显、用行动去引导。韩森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