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根基,现任炼铁厂四高炉工段长,1992年毕业后分配到高炉责任重大的值班室岗位。要胜任这个岗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高炉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外围存在的诸多可变因素,还要求在炉况把握上有一定的技巧。如何尽快掌握高炉操作理念,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高炉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是阮根基毕业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可喜的是通过师徒结对子拜卫计刚为师,阮根基业务素质精,操作水平高,工作态度严,实践经验丰富;多次获公司技术比武状元,而且取得过全国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跟师傅在一个班,虚心求教,认真笔记,总结归纳;加之师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一方面通过多问多看增强实践技能,学习气氛非常浓,每年的公司技术比武师傅都会提前半年开始准备,他也在师傅的“督促”下提前几个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实践都不忘,理论实践更好的相结合。
高炉护炉卓有成效。
2010年,高炉已服役10个年头,各层冷却器损坏较严重,冷却器总损坏比例15.77%,其中7层损坏比例63%,8、9、11层比例超30%;炉缸温度高始终制约高炉安全生产;北铁口部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炉皮裂缝从二层立管进口开始,到三层立管的进口,有4.4米长左右。采取措施如下:
1、通过对炉本体温度的监控,摸索出渣皮存在的时间。按每50天进行一次定检周期,对高炉中上部进行一次硬质泥浆压入,安装铜柱冷却器,上部采取了抑制边缘气流的操作制度,确保了炉本体立管的稳定,使立管、勾头损坏速度明显放慢。
2、跟踪炉缸温度的变化,采取停温度高部位的喷煤,调整软水水量、水温,调整炉缸部分喷淋、灵活调剂出铁方式等措施,保证了炉缸温度基本在控制范围内运行。
3、北炉皮裂缝处理方法得当,运行正常。通过两次休风处理,采取打破口堆焊,切除旧护套,更换新护套,后又补焊并打筋板加强固定,目前虽有少量跑煤气现象,但整体效果良好。
设备运行平稳
1、对4#热风炉局部修缮,将热风出口处上部两个板块进行了重新设计,目前运行正常;对1#、2#热风炉掉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了新的方式,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每周进行检测,能准确观察到是否掉砖;每季度对热风炉系统进行红外测温成像,对重点部位采取每周测温、吹冷风、灌浆等措施,目前风温在1180℃以上,比以往提高了20℃。
2、槽下加强了对主皮带的监控,增设了两台捡铁器、多个摄像头;采取每两小时循检一次,制定了岗位检查路线、点检时间、点检方式等措施,保证了皮带系统运行平稳,改变了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损坏皮带情况。
3、对本作业区所有设备、设施梳理,确定了从1991年开炉至今未更换过的设备,建立了重点监控对象,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定期测温、测厚、能更换的逐渐分批更换处理,确保了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
4、充分利用护炉所需的50天一定检的机会,对设备按照寿命管理原则,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命中率,减少了非计划休风次数。
高炉长期顺行稳定
通过对以往高炉生产的分析,寻找到了1650高炉每年9月份以后炉况不顺的问题,从今年9月开始对炉缸水量、水温,炉缸喷淋,软1水温进行恰当调控,确保了炉缸部分的冷却强度合理;操作上改变了以往的矿石三环、焦炭四环的布料方式,调整了目前矿石、焦炭均为四环的布料制度,提高了利用煤气利用系数;控制了入炉的锌负荷,从而冲出了1650高炉“冬眠”的怪圈。
生产指标优良
2008年生铁产量129.5万吨,煤比完成147kg/t ,虽然受大形势影响,全年平均不高,但从后几个月不限产的情况看,生产状况良好,在自产焦只有10%、大量使用外购焦的情况下,铁量日均4000吨以上,煤比完成大于170kg/t ,尤其是11月份,完成了煤比180kg/t,创1650高炉两代炉役的最高水平。
节能降耗效果良好
提高热风炉废气利用率,由原来不到70000m3/h提高到目前大于90000m3/h的水平。
消化焦化厂除尘灰(CDQ粉),每天约50吨。
使用30%的铁鳞烧结矿,每天约200余吨,消化了太钢兄弟厂的废铁鳞,变废为宝。
使用30%的中块焦,再配用筛下物焦丁,吨铁约40kg/t,降低了外购焦的使用,差价明显。
全关排风阀操作,降低了鼓风与氧气的外排,降低了能耗。
对下料嘴进行改造,由原来处理一次需3小时,目前只需要10分钟就完毕;在给料机底板上贴灰绿岩砖,延长了设备寿命,原来每三个月处理一次,目前已运行12个月,仍然完好,效果显著。
2010年底,在进行了为期五十余天的中修奋战期间,带领全体干战,不分白天黑夜,始终战斗在高炉一线工作岗位上,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于12月5日,实现了一次性安全、点火、送风、投产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创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护炉、停炉、开炉、优化指标等各项指标创国内同类高炉最好水平,扎实的工作,踏实的他始终都在兑现自己所说的一句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