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36岁,太钢技术中心不锈钢室科研人员。该同志年轻有为,年仅36岁,已经是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是太钢乃至山西省目前最年轻的正高工,也是技术中心“515”人才中仅有的两名首席研究员之一。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该同志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钢铁行业经受重大考验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攻坚克难”的活动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带领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发扬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围绕太钢不锈钢发展战略,先后在双相不锈钢、耐热不锈钢等重点品种研发攻关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开发成功多个工艺难度大、附加值高、资源节约型的不锈钢新品种,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利、石化、造船、核电、电站锅炉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推动太钢不锈钢材料的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带动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负责双相不锈钢的品种研发,实现系列化生产。2010年开发量突破10800吨,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广,全面代替进口,并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由于双相不锈钢性能优越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近年来在世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能够生产的厂家却很少。该同志围绕双相不锈钢产品研发,开展大量实验研究,解决了包括AOD炉氮气合金化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氮含量在500-4000ppm的精确控制;研究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机理,解决了大形变速率条件下双相不锈钢热连轧卷板边裂的难题;进行双相不锈钢高效酸洗工艺研究;开发了保证双相不锈钢板材优越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技术;进行焊接工艺研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总之,形成了一整套与太钢设备相适应的双相不锈钢生产工艺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包括S31803、S32304、S32205、经济型双相不锈钢S32101、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S32906等双相不锈钢系列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S31803通过了英、德、法、美等国外船级社认证,大批量应用于化学品船制造;S32101批量用于国家AP1000核电项目的建设,全部取代进口;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在国家重点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得到大量应用。通过双相不锈钢的研发,该同志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奖一项,并在国家重点专业刊物及具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负责耐热不锈钢系列产品的研发,实现了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2010年开发量突破230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开发出高合金耐热不锈钢系列的连铸工艺技术,解决了卷板边部粗糙的问题。开发成功309S、310S、314等系列中卷板。围绕环保节能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对耐热不锈钢的需求,开发成功253MA(S30815)稀土耐热不锈钢,并解决了“不锈钢中定量添加稀土”、“冶炼过程低氧含量的控制”、“不锈钢热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一项国内空白,在东电、上电、哈电成功应用。稀土耐热不锈钢的开发获得了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并获得了2010年第19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双相不锈钢、耐热不锈钢研发并非李国平同志成绩的全部。近年来,该同志还先后负责高氮不锈钢的研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了氮含量大于6000ppm的不锈钢中板的工业化生产;负责军工低磁不锈钢中厚板的开发,表面质量及各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圆满完成国防科工委下达的研制任务;主持编制了不锈钢复合板国家标准《GB/T8165-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并颁布实施;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超级双相不锈钢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基础研究》、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双相不锈钢板材工艺技术开发》的研究工作。
骄人的成绩、良好的作风、优秀的品格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称赞与认可,该同志先后获得2007年度山西省劳动竞赛个人一等功、2010年度太原青年科技人才奖、第五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度太钢特级劳动模范、太钢优秀党员标兵、2009年度太钢十大优秀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工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