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总是在路上——记公司优秀党员标兵、营销部硅钢业务部经理武慧军
2012-07-06
    拨通武慧军的电话,我竟然忘了先介绍自己,脱口便问“你在太原吗?”
  
    由于工作的关系,近些年来与众多营销员打交道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总是在路上,或者是准备出发上路。因为他们的营销精神就是“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武慧军作为营销员中的优秀代表之一,这一理念的实践就更加深刻了。
  
    “这几年出差比以前少些了,一个月大概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外面。科里的总体工作安排、协调也挺多。科里的其他人出差时间都在50%以上。” 武慧军说。
  
    在他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冷硅销售实现38.4万吨,其中高牌号16.8万吨,连续五年保持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其实,从去年3月份开始,冷硅的市场形势就已经不太好了。到了今年,一些钢厂被迫开始减产或停产。5、6月份,我们的订单也开始出现缺口。”武慧军说,“干营销工作近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难。”
  
    近来有一段时间,武慧军每天睡到凌晨三、四点钟,突然惊醒就再也睡不着了。
  
    武慧军今年不到四十岁,可头上却多出了许多极不相称的白头发,而且是越来越多。
  
    有一年,大学时代的老师来到太原见到武慧军,非常诧异地问他,“你怎么做了营销这个行当?” 
  
    1997年,武慧军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当时,能分配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已属不易。武慧军说,他根本就没有选择过做哪个行当。进入太钢后,恰巧营销部当时在大量招收新大学生,他就来了。
  
    大学老师认为,以他生性腼腆、内向的个性,似乎搞技术比搞营销更为适合。
  
    “早些年的营销是以关系营销为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向活泼的性格可能比较重要。而这些年来,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好、更经济地使用材料是他们的关注点,这样技术营销的优势就逐渐显现出来。”有冶金专业底子的武慧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这么多年做营销的过程中,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技术人员进行探讨。探讨得越多,他到用户那里的底气就越足,说话的语态就越从容,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他笑着说,“有时候劣势也是优势。”
  
    武慧军就是这样,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独到之处。
  
    一次,他与同事带着让高牌号冷硅产品打开上海市场的任务来到上海的一个知名企业。全是陌生人,没有人理会他们。同事很沮丧。武慧军却笑了,他说:“这次行动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同事不解。他说,“这次的任务就是露一下脸,让上海人知道太钢来人了。”听完,两人同时都笑了。数十次的露脸之后,上海人记住了一张戴着眼镜的年轻书生的脸,那是代表太钢的脸,太钢与这张脸都值得信赖。太钢高牌号冷硅终于打进了上海市场。
  
    几年来,在他与全科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核电、风电、水电、火电等大型项目中都有太钢产品的介入。不仅东电、哈电、上电国内“三大动力”企业成为太钢的用户,世界上最大的冰箱压缩机制造商恩布拉科也与太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与格力电器、LG、加西贝拉等知名企业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太钢冷硅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并一直保持着高牌号产品的龙头位置。
  
    在钢铁市场中,冷硅市场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当“好日子”越来越远,“紧日子”越来越难时,武慧军与同事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从订单上保证产线的生产能力,如何把高利润的产品卖到更多的地方,如何与竞争对手拉开优势距离……就在他接受采访之前,他还在与同事们商讨着下半年的应对措施。
  
    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他有义务为太钢冷硅的发展披荆斩棘,作为一名营销员他有责任把太钢的冷硅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他将在这条路上执着前行。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