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李双良开创的钢渣综合治理之路走到今天,已经由一代又一代太钢人赋予了新的内容。钢渣变废为宝的过程,以及由此诞生的新的产业链,开辟了太钢循环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如今的太钢,已经不仅在钢渣上实现了全部循环利用,还实现了液态、气态、固态各种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很多创举成为行业典范。陆振毅就是这样一位从双良手中接过大旗的太钢人,他和他的伙伴们在钢渣和除尘灰等铁质伴生物的资源化上踏出一条路来,成为国内外迄今为止,在该领域最为成功的案例。
炼铁炼钢会产生不同的钢渣、除尘灰及其他各种固体废物,第一代治理着重于消灭“渣山”,治理环境;第二代治理则更多地关注如何用好这些废弃的东西,让它产生更多经济效益。陆振毅说:“现在,太钢所做的探索,就是要在前面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把钢渣当废物,而是力争在生产过程中就把这部分资源消化掉,变成钢、变成铁,就像铁矿石一样,成为主要原料。
加工厂铁质伴生物作业区现在有三座富氧竖炉,开二备一,每天都在生产符合炼铁炼钢工序要求的铁水,所以,现在钢渣不仅不需要倒掉,也不是像之前我们的处理方式那样,把废钢渣加工成路基材料等那些副产品了。而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变成了一种生产原料,直接用到生产中去了。在钢渣综合利用的探索中,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国外,虽然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但是在对不锈钢渣的处理上,没有这样做过,或者做过失败了,而我们成功了。现在我们的不锈钢渣就是在竖炉里化成了可以直接兑入炼钢炉的铬镍铁水,碳钢钢渣则化成了普通铁水兑入炼铁高炉。”
过去,常听李双良师傅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当时,并不理解,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面对这样一位先进人物——陆振毅,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陆振毅是一位典型的太钢人,他在太钢的工作经历几乎和所有在太钢成长起来的人才一样,在炉前,在班组,然后负责了一个环节(一座高炉),忽然有一天,太钢急切地寻找一次突破时,他就成为挑担人,被历史性地推向了一个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种种可能的关口。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也和他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企业为国家工作了很多年,最后,还是默默无闻地离开了岗位。而他,“一不小心”摘到了这个世界第一(竖炉冶炼铬镍铁水)的成功之果。虽然,整月整月回不了家,时时刻刻担心技术分析不到位,做梦梦到新的工艺会让炉子爆炸,还有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各种压力……但是,毕竟他还是成功了。他深知,这成功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是历史的机遇,是太钢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将他推上了成功的舞台。这一刻,他想和所有的伙伴们分享心中的喜悦,分享每一分荣誉。他想对所有的同行说:我们太钢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