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公司对优秀科技人员进行隆重表彰奖励。 张轩瑜 摄
春暖花开又一年。3月20日上午,公司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科技质量工作会议。公司领导李晓波、杨海贵、胡玉亭、刘复兴、王新平、韩瑞平、高祥明、柴志勇、王一德、谢力、张志方、韩珍堂,各部门、各单位相关人员,受表彰人员参加了会议。
2008年,公司围绕“两完成、三提高”的奋斗目标,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加大政策激励,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表现在:强化质量管理,重点品种实物质量进一步提升,主要品种实物质量总体水平控制稳定,91.46%的指标优于上年水平;重点品种、新产品开发量大幅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品种开发量比上年增长了21.4%,400系不锈钢开发量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炉料结构优化和工艺技术开发取得成效;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创新能力又有新提高。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继续加剧,科技质量工作要充分发挥工艺技术和装备优势,加快研发进度,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技术研究与攻关在原料结构优化和废弃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开展重点产品认证和创优,完善内控标准体系;深化产品实物质量对标、工艺过程对标,深化6σ理念和方法的落实,全员、全方位开展质量改进和提升活动;集中力量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锈钢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复兴在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大会对2008年度重点产品SBU、炉料结构优化提质降本SBU、质量工作先进单位、质量-成本最佳操作者/管理者、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获得者、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及专利、优秀科技人员进行了隆重表彰奖励。其中,技术中心板材研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薛文广,技术中心铁前工艺室高级工程师贺淑珍,二钢厂冶炼工艺主办、工程师刘卫东,焦化项目部三电部部长、工程师祁大鹏,热连轧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侯安全,袁家村铁矿项目部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韩良德,不锈冷轧厂第二轧制作业区作业长、工程师刘素华,炼铁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李强,发电厂余热作业区主管、工程师陈俊,设计院设备室高级工程师胡福生,装备部电器室主任、工程师李海强,自动化公司公辅作业区作业长、高级工程师李宝树,临钢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志恩13名优秀科技人员受到每人10万元的重奖。
李晓波董事长代表公司向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过去一年在公司生产经营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全体科技质量工作者表示感谢。他说,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加深,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衰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进一步增大,钢铁企业经营面临着严峻挑战。太钢如何在危机中再造优势?第一,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和实践,提高科学技术对太钢发展的贡献率、对太钢应对当前危机的贡献率。太钢这几年的发展,就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过程;太钢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公司重视技术、重视人才的结果。在产品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科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科技贡献率是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第二,公司的蓬勃发展必将为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广大科技人员,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集中精力,凝聚智慧,立足岗位,在工作中奉献才华,为太钢做出贡献的同时快速成长。李晓波指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推进太钢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把不锈钢做强、做大、做全、做精;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工厂,把太钢建设成为世界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典范;坚定不移地推进对资源的掌控。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太钢的宏伟事业呼唤更多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太钢将为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集团公司总经理胡玉亭在讲话中指出,发挥科技进步和质量提升的作用,化危为机,助推太钢新的发展,是全体科技质量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科技质量队伍作为公司的一支优势力量,如何尽快提升能力,多出成果,充分发挥自身在应对危机、推进发展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他指出,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一是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力提升太钢科技创新能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科技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手段;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开发;继续推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要坚持面向市场,使科技创新成为超前引导消费、快速开拓市场的重要推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面向”(面向公司发展战略、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过程、面向公司效益增长点)的关系;加强超前研究,积极引导消费,开拓市场;追踪市场变化,快速适应市场;苦练内功,快速提升适应市场的能力。三是要加快科技成果的实用转化,使之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要加快新产品的转产速度;要加快专利、专有技术和技术诀窍的管理和推广应用;要积极开展技术贸易,实现对知识资产的保护和有偿转让。
公司党委书记杨海贵要求,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传达、宣传好会议精神,教育和引导全员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太钢日报、太钢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在全公司大力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要联系工作实际,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围绕如何快速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在技术质量、经营管理、品种研发、节能降耗、对标挖潜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和提高开展交流讨论,促使干部职工进一步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使创新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夯实基础、创新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尽快把公司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作业区、工段、班组和岗位,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全员创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圆满实现公司年度奋斗目标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