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集团      

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精于工 匠于心——记2017年度太钢优秀科技团队、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屋面用不锈钢研发团队
来源:太钢新闻中心    作者:樊大林    2018-06-04

去年十月,“太钢造出27个足球场大小‘钢盔’”的新闻不胫而走,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还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不锈钢行业十大新闻。太钢新型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独家应用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屋面铺设,再一次展现了太钢不俗的创新能力。

作为环渤海地区国际性航空枢纽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机场屋面铺设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整块不锈钢金属屋面工程,堪称“世纪工程”。从国际经验、材料性能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整体焊接方案无疑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屋面铺设的首选。

为了让这一宏大工程用上太钢不锈钢新产品,20139月,公司决定由精兵强将组成研发团队进行攻关。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邹勇,作为太钢最早参与研究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科研人员之一,凭借丰富经验,挑起了团队大梁。由此,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屋面用不锈钢研发团队承载希望,向着目标进发。

“不锈钢屋面是近几年才在国际上应用的新一代金属屋面,但这么大面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加上临海的气候环境和机场特殊的使用条件,对材料的耐久性、抗风揭、防漏水、防眩目等都提出了超高要求,这些对于我们团队每位成员来说都是巨大挑战。”邹勇说。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38岁。一干年轻人面对挑战,有压力,面对公司搭建的平台,更有冲劲。工期紧,任务重,加班加点成了团队成员的常态。

“我们虽然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企业,但不同的使用要求,需要对材料的内在、外在性能进行适用性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邹勇说。

产品试制阶段,为了尽快拿出合格的样品,邹勇带领团队成员——不锈冷轧厂技术员刘治宏、主操手陈正东在轧机旁不知守了多少个日夜。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头一炮”必须打响,这不仅能让太钢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产品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更是给中国制造“长脸”的事。

“我这几年出差的目的地基本都是青岛,跑了多少趟真是记不清了,商务谈判,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技术交流,频繁的时候,一个月就得跑两三趟,不管节假日、休息日,说走就走,这几年去青岛的里程加起来恐怕差不多能绕地球一圈了。”团队里年龄最小的营销员袁卓浩形象地说。

的确,这几年,小袁几乎成了太原至青岛的“空中飞人”。掌握工程进度、反馈客户信息、及时组织生产、准时供应货物……

团队里技术中心的两位女博士,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搞成型加工研究的张晶晶和搞腐蚀研究的秦丽雁干起工作来,丝毫不输男同胞。哪种成型加工方案最好?滨海条件下,如何让材料更耐腐蚀?大量的实验要做,大量的数据要分析,加班到深夜对她们来说,一样是家常便饭。

“我们团队里,没有性别之分,哈哈。”张晶晶开玩笑说。

太钢为业主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要生产材料,还要按照客户需求把材料加工成不同规格尺寸和重量的成品,直接送到工程现场,同时要提供成型加工、焊接技术服务,制定新材料使用手册等等。团队每一名成员都用行动践行着“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理念,他们出色的工作多次受到业主和施工方的好评。

“我们研发团队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为了这个工程,为了共同的目标,公司炼钢、轧钢、焊接、质检各个岗位上的团队成员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衷心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成功。这是一定要表达的。”采访中,邹勇反复叮嘱记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上的成功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市场前景良好。“一种低反光度表面不锈钢的生产方法”还申请了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面对困难,大胆创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现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建设已现雏形,俯瞰如“海星”形状的航站楼五个“触角”已经披上了太钢人精心打造的银色“铠甲”!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