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集团      

企业文化
  | 文化理念
  | 行为规范
  | 形象标识
  | 人物风采
所在位置 > 企业文化 > 人物风采
情系不锈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太钢技术中心不锈钢首席研究员李国平
来源:太钢日报    作者:申文丽    2021-05-19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4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会上,太钢技术中心不锈钢首席研究员李国平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2021年“最美职工”中,李国平光荣入选。获得这些至高荣誉,都因李国平和他的团队在双相不锈钢研发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

1998年开始接触双相不锈钢,李国平就带着他的团队,像极了执着的“打井人”,坚韧执着,持续发力,最后他的这口“井”自然打得又深又好。

这些年来,李国平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国家杰出工程师鼓励奖”“青年三晋学者”等十几项荣誉,入选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主持和参与的课题中,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牵头编制不锈钢国家标准3项,可谓实至名归。

“双相不锈钢就像我的孩子,我从事双相不锈钢二十多年,对它的感情越来越深。虽然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钢板,但在我心目中,它们都是有温度有生命的。”李国平说。

之所以对双相不锈钢情有独钟,用李国平的话说,人世间那些最朴实的语言充满了哲理,对他自己的影响也是最深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就写在李国平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他认可这句话,特别是那个“苦”字。1995年,李国平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来到太钢,被分配到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四轧厂,每天倒班干活,让李国平对“苦”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人必须能吃苦、肯吃苦,才能有所作为。在厂里的那些日子,李国平坚持学习钻研各方面知识,虽然累了点,但没有虚度时光。

1998年,在轧钢一线干了三年的李国平到了当时的钢研所从事产品研发工作。面对新的环境和要求,李国平废寝忘食,刻苦钻研,迎接新的挑战。

“热爱坚持,坚持热爱”。这么多年,这句话一直在激励着李国平,让他在不断探索技术奥秘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对双相不锈钢浓厚兴趣和炽热感情。研发虽苦,但李国平乐在其中。

袁隆平院士讲,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李国平对此深有感触。能够在太钢不锈钢这个平台上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他一直说自己很幸运。其实,与其说李国平选择了双相不锈钢,不如说是,双相不锈钢选择了李国平,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准备。

随着钻研的日益深入,李国平对双相不锈钢的特性也更加了解,往往能在关键的时候敢定事、敢扛事。一次,双相不锈钢板在轧制过程中出现了表面椭圆形封闭缺陷,李国平认真分析原因,探寻机理,当即提出更换产线的想法。他的意见经采纳后,双相不锈钢轧制效果出奇地好,表面缺陷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

李国平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讲究效率。在李国平眼中,问题也是一种财富,解决问题才能走向成功。在他办公室的柜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整堆小钢片。这都是在出现质量问题后,取样回来分析后留下来的。

他说,很多东西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在干的过程中才会遇到,有时就会对某个品种没有认识,就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留下这些钢片,有一种纪念意义,就是每当看到它都能更加促进自己细致周到地考虑问题。凡事要尽可能地多想,仓促上阵就会有隐患。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协同力战斗力是突破难题的关键。这也是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团队的原因。好多人都觉得在李国平手下干活挺难,因为他要求严。“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团队也非常严格。给自己定的标准高,也就高标准要求团队。我觉得我可能有点强迫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李国平说。

时代在变,对双相不锈钢的要求也在变。面对国内外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常规的工艺控制、成分体系往往要重新设计。最近,李国平和他的团队因双相不锈钢成功批量供货国外集气管线项目,获得了用户的赞誉。在工艺变革的大背景下,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长江三峡工程到港珠澳大桥,从世界最大吨位化学品船到国内最大海水淡化工程,太钢双相不锈钢独树一帜,赢得广泛赞誉。

李国平说,双相不锈钢就像一棵树,历经自己和团队二十多年的悉心栽培,希望它根基越来越厚实,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如今,太钢加入中国宝武大家庭,承担起了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他和他的团队,一定能够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现场,团结协同,不断拓展双相不锈钢的新市场、新需求,为打造全球不锈钢业引领者奉献全部力量。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企业邮箱     用户服务电话:800-806-1998  400-653-1998  
copyright 2008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晋ICP备05003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