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密毕业于天津大学,2013年入职太钢不锈冷轧厂,先在4号冷线实习,学习不锈钢冷轧钢带的退火酸洗、焊接工艺技术。2014年年底,调至技术质量室,接手不锈钢品种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先后管理供精密带钢、马氏体系列不锈钢、铁铬铝系列电热合金、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品种。
解决“卡脖子”难题
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SUS630,主要应用在电子电路板行业,由于生产工艺难度极大,以前国内无法生产,全部为进口,是典型的“卡脖子”品种。
2019年,公司开始开发沉淀硬化马氏体SUS630,杨密是该项目在冷轧厂的主要负责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强度、硬度极高,超过了目前冷轧厂生产的所有品种;另外客户要求板形不平度不超过3mm,这也是所有品种中对板形要求最高的材料,已超过了冷轧厂设备能力;除此以外,沉淀硬化不锈钢在高温状态下会析出脆性相,且退火后表面氧化皮复杂,导致退火酸洗难度提高。
在接手该项目后,杨密认真分析材料特性,多次制定工艺方案跟踪试验,不断总结改进,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沉淀硬化不锈钢专用的板形控制工艺以及冷轧退火酸洗工艺,一年内打通了沉淀硬化不锈钢SUS630冷板冷轧生产流程。目前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逐步应用于高端电子电路行业,替代进口。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填补了我国该领域不锈钢材料的空白,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与垄断,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对促进电子电路行业国产化、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SUS630类似,铁铬铝由于加工脆性大、焊接性差、工艺窗口窄等难点,以前国内的大钢厂均无法实现生产,国内高端行业全部依赖进口。
太钢在2013年开始开发铁铬铝产品,杨密作为冷轧工序的主要负责人,研究并提出铁铬铝特有的“以铆接替代焊接”“以带温轧制替代常温轧制”“低温低速的退火方式”“冷轧板MIG焊搭接方式”等工艺创新,克服了铁铬铝材料的加工难点,成功打通了铁铬铝的生产工艺路线,实现铁铬铝热轧钢带、冷轧钢带批量稳定生产,并发表铁铬铝相关的论文3篇,获得了太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年冷轧厂铁铬铝预计交库量可达到4500吨,共包含5种不同牌号的铁铬铝钢种,为公司创造利润两千余万元。
不断拓展品种特色
“手撕钢”是太钢的明星产品,对原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例如要求原料不能出现明显的同板差、表面质量达到高等级水平,厚度、性能均匀一致。特别是材料的同板差,不仅需要修正热轧原材料同板差,还要保证冷轧过程中的同板差。
杨密通过不断调整、优化轧制板形曲线、道次分配等技术参数,实现同板差比例≤1.5%。另外,通过严格控制冷线退火酸洗工艺,终于生产出满足“手撕钢”各项要求指标的原材料。并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了“宽幅超薄精密不锈钢带工艺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马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品种,也是太钢目前的核心优势产品。杨密接手马氏体不锈钢的管理后,总结分析每个牌号的工艺特性,先后解决了6Cr13混线焊缝开裂、硬态料表面粗糙、冷轧料表面粗糙、热轧板表面麻点、热轧板表面酸花印、冷轧板板形边浪等技术难题。
同时,杨密开发出5Cr15MoV冷轧板、6Cr13冷轧板、含氮马氏体、马氏体TR表面硬态料等新产品,不断拓展品种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他还多次深入生产现场,及时掌握客户诉求,为客户提供技术帮助。另外,在公司提出“降本增效”的概念后,杨密深入挖掘马氏体产品的工艺潜力,完成了马氏体热轧卷板退火酸洗效率提升20%、马氏体冷轧卷板退火效率提升20%、马氏体冷轧轧制变形率提升5-10%、马氏体冷轧卷板成材率提升3%等降本工作,为公司的“降本增效”添砖加瓦。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杨密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谦虚学习、踏实工作的态度,扎根一线,立志为不锈钢冷轧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奉献青春热血。